“平淡”素材如何出新
一、巧用修辭手法
巧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寫《秋天的校園》中的“菊花”:“秋風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腦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搖晃著,還不時悄悄地把頭伸進我們的教室里,好奇地欣賞著這幾十雙求知的小眼睛,吮吸著知識的甘露!边@段話巧用擬人的手法寫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與景融為一體,多么形象有趣啊!
二、巧用俗語
在寫文章中巧用俗語(歇后語、諺語、格言等)能引人入勝。如《我第一次登臺跳舞》一文,小作者用“我心里害怕得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這一歇后語,表達心情緊張,比直接寫“我第一次登臺跳舞真害怕”生動得多。
三、巧用風趣幽默的語言
說相聲為什么能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呢?主要原因是說話風趣幽默。寫文章也同樣。如一位同學寫《我當上了家庭的“打工仔”》一文,他寫道:“我的家庭也進行了改革,打破了‘三鐵’:打破媽媽包攬家務的 ‘鐵飯碗’,打破我每月伸手要零花錢的‘鐵工資’,打破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鐵交椅’。我當上了家庭的‘打工仔’……”這里巧妙地套用社會語言:“鐵飯碗”“鐵交椅” “打工仔”,用到一個小學生身上,既顯得語言幽默風趣,又使文章生動活潑。
四、巧用動作描寫
人、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至關重要,尤其是人物的動作描寫,俗語說:“看人要看行動!
如一位同學描繪“舞草龍”:“小龍手舉著龍燈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引逗草龍。草龍被激‘怒’了,龍須顫動了,龍嘴大張著,直撲龍燈球。龍身忽左忽右地扭動、翻騰,龍尾隨之左右搖擺……”這段巧用了“舉” “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引逗”“直撲” “扭動”“翻騰”等動詞,把舞草龍的動作描寫得生動逼真,讓讀者好似身臨其境一般。根據(jù)上述方法,再加上聲音、顏色、形狀、味道的描寫,平淡的材料就會變得生動逼真。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