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休閑方式轉(zhuǎn)變 自行車出租生意經(jīng)營者受益
白天有空,姚鳳平都要侍弄他的山地車
在過去,自行車在人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代步的工具,如今,隨著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等理念的深入人心,自行車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不同的是,它已經(jīng)由最初的代步工具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給一些有眼光的市民帶來了商機。在市體育公園廣場從事山地車租賃的姚鳳平就從人們的這種轉(zhuǎn)變中嘗到了甜頭。
從兩輛山地車起步
每當夜幕降臨,位于葉綠野美術館旁邊的體育公園廣場小店就開始熱鬧起來了,晚飯后走出家門到此休閑的市民,都喜歡租上一輛自行車,在平坦的綠道上騎行交談,一邊欣賞沿路的風景,一邊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氣,悠然自得。
小店的經(jīng)營者叫姚鳳平,自去年起便在這里從事出租山地車的生意。姚鳳平說,他之所以能抓住這個商機,還得感謝一些散步的市民善意的提醒。原來他在這里幫人看店,主要是經(jīng)營一些飲料、餅干之類的食品,平時的工作也比較清閑,一些散步的市民看見他時間比較充足,就建議他在這里搞幾臺自行車出租給市民,也可以多賺點錢補貼家用。當時,聽了市民的建議,姚鳳平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于是決定先買兩部自行車嘗試一下。一個多月后,他發(fā)現(xiàn)租車的人多了起來,特別是每天晚上以及周末,兩輛根本供不應求,于是又再買了10輛山地車。
隨著時間的推移,姚鳳平又發(fā)現(xiàn)10 多輛山地車還是太少了,滿足不了市民日益旺盛的需求。一咬牙,他又到廣州一次性購買20 輛山地車回來。目前,姚鳳平已經(jīng)擁有30 多輛山地車供出租了。
創(chuàng)業(yè)之路的辛酸
據(jù)姚鳳平介紹,他去年經(jīng)朋友介紹來到河源幫人看小店,工資不高,可這邊的消費卻高得嚇人,憑他一人的工資根本不夠家庭開銷,做起這個租賃山地車生意,也是迫于無奈,從事租賃山地車生意后也遇到諸多苦惱。
前幾天,有兩個中年婦女來這里租車,當時看她們也不像是不懷好意的人,她們每人交了500 元錢的押金后,就騎著他新買來價值近 3000 元的兩輛山地車往綠道上去了,可等了一個晚上也不見她們回來,當時就覺得自己可能是上當受騙了。這還是自己剛發(fā)的工資新買的兩輛山地車,直到現(xiàn)在也不見她們把車子送回來。單這一次就損失了近2000 元。姚鳳平說,租車本來就是講誠信的一種交易方式,要求市民一下子交幾千塊的押金,山地車根本就租不出去。從事租車生意以來,姚鳳平已有3 輛山地車被人“騎”走,為此姚鳳平深感苦惱。
自去年姚鳳平第一個在這里從事租賃山地車的生意后,也帶動了其他市民從事這一行。至目前,至少有4 人每天晚上都在此從事出租山地車的生意。
呼吁市民文明騎車
讓姚鳳平最擔心的不是別人來搶生意,而是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在道路上撒釘子,幾乎每天,他的山地車都有爆胎的現(xiàn)象,姚鳳平在檢查車輛時發(fā)現(xiàn)有一輛山地車輪胎里面竟有5 枚釘子。發(fā)生這種事后,姚鳳平加強了對綠道的巡邏,發(fā)現(xiàn)在不少樹底下放有很多大頭釘,幾乎每天,他的山地車都要請人來維修,來補胎,為此花費了維修經(jīng)費近萬元。
騎自行車和跑步、游泳一樣,是一種改善人們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鍛煉,也是最環(huán)保的代步工具。如今,游綠道、騎單車,已成為槎城市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姚鳳平表示,希望市民莫人為損害自行車,除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愛護公共自行車外,還要及時借還,文明騎車,文明鍛煉。同時,他也希望今后自己的自行車能被越來越多的市民享用,自己也早日實現(xiàn)從打工仔到創(chuàng)業(yè)做老板的夢想。
本報記者 梁小鴻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