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發(fā)布“限外令”
4月9日,中山大學南校園大門口多了一份“溫馨提示”:教學科研場所,請主動示證,謝謝合作。一些想進入中大校園的市民,被學校保安告知“持有學生證、校園卡等有效證件,才能通行”。(4月10日《南方日報》)
對外開放是高校應有的自信
春暖花開,正是旅游旺季,各大高校也成為很多人游玩的“景點”。面對這樣的局面,有人認為高校旅游是對教育的崇拜,作為高校應該敞開大門,接納公眾;也有人不贊成高校開放,認為游客到來,會增加學校的管理難度。
筆者認為,高校不僅是學習場所,也是文化場所,承載著文化傳播服務社會的職能。中山大學作為廣東的名校,群眾到此參觀,是一種知識和精神的熏陶,如果僅僅將高校視為教育場所,拒絕對外開放,就顯得過于狹隘。高校開門辦學不僅體現(xiàn)出教育的公開性、包容性,更體現(xiàn)了大學管理者的自信,不擔心外來因素,有能力管理好一個開放大學,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也不讓游客失望,。
高校限外令,中山大學不是首例,因為過多的游客觀光確實給高校管理帶來難度。然而,正是有難度,也是對高校管理和應對能力的一次考驗。對外開放是高校應有的自信。面對公眾的旅游熱情,高校管理必須跟上,積極做好半開放、限定參觀時間等應對措施,制定應對預案,加強學校資源供給,減少游客影響,這既對公眾觀光熱情的尊重,也是對學生安全和利益的保護。
鄭婷影
高校非公園,非人人可逛
報載,中山大學南校園全面封校,不讓市民進去賞花。筆者以為,這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作為一所國家重點高校,中山大學畢竟不是公園,是育人之地。
中山大學是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tǒng),由教育部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 工程” “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所高校令人向往,不僅僅在于其厚重歷史,更重要在于其校園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只有陽光透過樹葉點點斑斑灑在小路上的安靜,是到處飄蕩著花草迷人香味的地方。試想,如果人來人往,讓學子如何安心學習?中山大學畢竟是一個高等學府,并非三教九流可以隨便進入的公園,也不是可以躺在里面長椅上隨便酣然入夢之處。中山大學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個公園。
1200 多年前,唐代劉禹錫蓋一間小“陋室”尚且希望“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筆者也衷心希望,出入高校應是更多的 “鴻儒之士”。
張 濤
與其“限外”不如加強管理
大學校園是開放還是關閉,一直都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一方面,大學校園是學生學習,進行科研,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和創(chuàng)造科研成果的地方,是需要安靜的場所;可另一方面,大學又屬于公共資源。如今中小學都要適時開放校內(nèi)體育館供市民使用,大學校園又為何不能開放給市民呢?因此,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前幾年開始“限外”起,大學校園是否應該 “限外”一直是眾人議論的話題。筆者認為,開放校園與游人眾多擾亂教學秩序的矛盾并非對立。高校在開放校園的時候加以管理,如針對散客及附近居民,可以設定為工作日及白天學生上課時間不開放校園,雙休日、法定節(jié)假日及課后開放。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不被打擾,也能體現(xiàn)大學校園作為公共資源的作用;針對團體參觀隊伍,可要求其提前預約,限定每日參觀人數(shù),同時還要制定一條避開教學及科研場所的參觀路線,避免因人流過多打擾正常教學秩序。像如今這般“一刀切”地限外,只能暴露出高校管理的粗暴。
劉 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