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首邑 文化古城
嶺南首邑文化古城
——記河源市第十三屆客家文化旅游節(jié)龍川古邑文化墟活動
■晨風
金秋時節(jié),在一個不見落葉紛紛,也沒有秋風蕭瑟南方的一個古鎮(zhèn)中,依然溫暖如春。在一個獨具特色的千年古邑中,這一天,正舉辦著一場與眾不同的客家文化旅游盛宴,客家文化與儒家文化在這座古城鎮(zhèn)中融會貫通,演繹出獨特的魅力,她就是龍川佗城古鎮(zhèn)文化墟。于我而言,這是歷史積淀的一場洗禮,也是文化知識的一次提升,更是靈魂深處的一次更新蛻變。
黑格爾曾說:“心無旁騖,專心于事業(yè)的追求,就會忘掉很多煩惱,找到許多努力過程中的快樂,默默耕耘的人其實是最智慧的人。”這次文化盛宴,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努力的人,為打響“千年古邑·印象龍川”的旅游品牌,每一個人都在默默耕耘,都在用實際行動率領著大眾。來自馬來西亞、香港、澳門、江西、福建和省內兄弟市縣等地的嘉賓,不遠千里來相會,只為目睹這座賦有兩千多年厚重歷史文化的古城,感受這座客家古邑獨有的特色。他們都是快樂的人,他們也是最智慧的人,他們終將收獲到這座古邑不一樣的文化洗禮,如沐春風。
自正衣冠、拜先圣、誦讀《弟子規(guī)》,書童習禮在佗城學宮上演,一群身穿漢服的學子從我身旁走過,我仿佛穿越到那個孔子時代,看見孔子與他的七十二弟子一起讀書習禮。面對先生正衣冠、狀元帽,在先生面前誦讀詩書,談古今,談未來。一幕幕畫面進入我的腦海猶如身臨其境,畫面躍然在我眼前,仿佛我就是那個學子,我就是那個書生,聆聽著孔老夫子的教導,看著庭院花開花落,看著天上云卷云舒,一切都是流動的,一切都似乎又是靜止著的。一聲鐘響,讓我回神尋源,原來是書生們拜完了中國古代儒學大師孔子與歷代名家大師之后敲響了銅鐘,再敲打起鑼鼓,按照傳統(tǒng)習俗,敲鐘有“高中”之意,響鼓有“及第”之意。金榜題名,是學子奮斗的目標,也是學成而來的希冀。
而后來到龍川考棚,兩邊對聯清晰可見,上聯為:學而優(yōu)則仕哪問寒門士族;下聯為:出類拔萃者會聚白衣卿相。考生們按照古代學子秋天赴考的習俗,手拿文房四寶。他們的書童則提著他們的行李箱,一起進入考棚。有的考生神情嚴肅,端坐在與古代一模一樣的考棚里,開始磨墨揮毫,用毛筆在竹柬書寫他們的考試文章。而在另一間考棚,有10位考生端坐在桌子前,同樣磨墨凝思,揮毫作文,期待自己能夠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嚴厲的主考官則在場內不停巡視,防止考生作弊。文考結束后,在武考廳,考生們比賽射箭,看誰奪魁首。每次5人進行射箭,箭箭擊中目標,想要百步穿楊,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汗水啊。正如冰心所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誰知道它當初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古代秋闈場景在我眼前真實上演,千年而來的科舉考試文化在我眼前如此鮮活起來,我相信唯一不變的就是考生們那些堅定的眼神,不管經歷多少歷史滄桑,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在龍川客家文化的滋養(yǎng)下,龍川學子金榜題名,高中及第的心理都是一樣的,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開出更加明艷的花兒,為這學海苦作舟,兩耳不聞窗外事,十年寒窗終不悔。
在一棵大榕樹下,在一桌小石桌旁,幾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一群書童圍坐身旁,還有一些喜歡聽故事的人們,聽著百歲老人訴說著佗城千年的故事,講述著佗城百家姓的淵源,似乎也在訴說她自己的故事,聲情并茂,真摯淳樸,這些有趣的故事就如大榕樹下的河水,緩緩而來,也緩緩流向遠方,不知疲憊,不會干涸,源遠流長傳揚著它的使命。這棵大榕樹,飽經風霜,承載幾百年幾千年的故事,歷史的車輪在它身上流過,文化的浸染在它的年輪中沉淀。
走在學宮門前廣場,有幾十家企業(yè)展示龍川旅游產品,豐富多彩,琳瑯滿目,栩栩如生,這些產品無不見證著客家文化源遠流長的一角。
這是一場難以忘懷的盛會,兩千多人見證著她的一次奇跡再現;這是一場心靈蕩滌的盛宴,傾注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淚水;這更是一次耳濡目染的文化洗禮,給予佗城古鎮(zhèn)更厚重的歷史文化,給予人們如在春風中行走的視覺感受和內心震撼。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