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牯墩的傳說
作者:賴運勝
地處粵贛邊界的九連山脈,橫亙幾百里,延伸到腹地的青州小鎮(zhèn),有座山叫桐子嶂(山),山上有處景致叫牛牯墩(地名)。
提起這牛牯墩,人們不禁就想起至今還流傳于民間的一個美麗傳奇故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嶺南客家“圣山”九連山上客居著一位天庭派來的老神仙,并在九連山的最高峰黃牛石下,為天庭大帝放養(yǎng)著一群大黃牛。
這個老神仙,降尊紆貴,來到人間,每天趕著這群黃牛,乘朝陽而出,伴暮夕而歸。一天,老神仙趕著黃牛群,來到了九連山腹地的延伸山脈桐子嶂(山)草場游牧,牛群在山上既吃鮮嫩的草兒,同時也吃半山腰的一些泥沙土,開始老神仙覺得奇怪,后來才發(fā)現(xiàn)此地的泥沙土,含有一種貴重的金屬礦物體,正是牛群體內(nèi)所需要的元素之一。由于牛群常來此地尋食,每頭牛的體內(nèi)也慢慢地積沙成金,牛不但成了天庭的天然食品佳肴,而且還為天庭帶去了珍貴的稀有之物,得到天庭大帝的特別喜愛與賞識。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老神仙放養(yǎng)的這群黃牛就把巍峨的桐子嶂(山)也啃出了一個大缺口,并慢慢形成一個形似油桐子般的峰巒,當(dāng)?shù)氐目图胰司腿∑錇樯矫?ldquo;桐子嶂(山)”。
有一年的年底,負(fù)責(zé)黃牛群放養(yǎng)的老神仙,剛從天庭大帝那續(xù)職回來,又把黃牛群趕往桐子嶂(山)這個天然大草場,由于回天庭續(xù)聘的忙碌,加上來回路上騰云駕霧趕時間,老神仙已是身疲體乏,勞累不已。到達(dá)草場后,老神仙為了解除一身的勞頓,就趁牛群吃草之時,在桐子嶂(山)右側(cè)的桐子坑大水潭邊的一塊大石板上躺下休息。躺下不久,由于一路勞累,老神仙一下就睡著了。就在這時,一頭平時就脾氣怪異、放蕩不羈、且不太聽使喚的黃牛牯(公牛),突然又心血來潮,由著自己的性子,想要脫離牛群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嘗嘗鮮草。于是,趁著老神仙在大石板上休息之時,獨自偷偷溜出牛群,遠(yuǎn)走他山。離開牛群后,這黃牛牯一路朝北邊的丫髻缺(山)茶亭的方向狂奔而去。
當(dāng)老神仙醒來發(fā)覺后,立即帶著隨身護衛(wèi)神虎,一路追尋而去,找到離群偷走的黃牛牯后,老神仙和神虎用繩索強制性地牽拉著黃牛鼻,一路匆匆往桐子嶂(山)草場趕去。此時的黃牛牯雖然很不樂意,但也無可奈何,只能乖乖地跟著老神仙和神虎回去牛群所在地。當(dāng)他們就要回到桐子嶂的牛群草場之際,這頭生性暴躁的黃牛牯突然劣性不改,脾氣爆發(fā),咆哮不停,負(fù)隅頑抗,角撞蹄戳,奮力掙扎,不一會就把牽拉的繩索掙扎斷了,并不顧一切地再次逃跑,早有警覺的老神仙,立即責(zé)成神虎迅速追去,只見神虎從地上騰身而起,一躍飛奔,迅速追上逃跑的黃牛牯,一撲一剪,一掀一撲,三下五除二,一下就把逃竄的黃牛牯狠狠地摁在桐子嶂的半山腰上,使其只能喘氣,卻一點也動彈不得。待老神仙趕到后,立即雙手合十,不停地念著咒語,隨后施上定身魔法,把逃跑的黃牛牯永遠(yuǎn)定在了桐子嶂(山)上,使其永世留在山上不得翻身。
自此,桐子嶂的山腰邊沿,從遠(yuǎn)處看去,就能看到那大黃牛牯的牛頭、牛肩的清晰身影。也因此,當(dāng)?shù)卮迕癜堰@一景致稱為“牛牯墩”至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yán)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