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豆腐
■燕茈
對于我這種懶洋洋的客家女來說,做釀豆腐是最簡單不過的事:熱油鍋,將豆腐全部扔下鍋里煎,再把肉餡倒在豆腐周圍,撒上鹽、蔥花、淀粉,倒適量的水,蓋上鍋蓋,大火燜、小火收汁,然后起鍋。豆腐雖然黏黏糊糊不成形,沒有賣相,勉勉強強下飯也是可以的。
那時剛出來工作不久,父母搞突然襲擊,來到我的出租房時,我正在手忙腳亂煮這個菜。父親看到鍋里打火鍋似的什么都有,就是沒有一塊完整的豆腐,笑得差點撞到門檻上,對我說:“千萬別跟別人說這就是客家釀豆腐,你這個最多就是‘懶人豆腐’。”
的確,客家釀豆腐所用的材料雖然和我準備得差不多,色香味卻是我那“懶人豆腐”沒法比的,工序也要復雜得多:首先把豆腐對半切開,將腌制好的肉餡釀入豆腐里。然后鍋里熱油,放入豆腐塊小火煎制。一般用中小火慢煎,等豆腐的一面煎至金黃色后再翻動,將每一面都煎至金黃。再將適量的生抽、芝麻油、糖、淀粉、水……調(diào)成醬汁倒入煎至金黃的豆腐里,加蓋燜兩分鐘收濃汁,最后出鍋前撒上蔥花。出鍋裝盤,一盤黃澄澄、香松嫩滑的客家釀豆腐就可以吃了。
客家釀豆腐是客家人非常喜愛的一道菜,逢年過節(jié),一早就開始磨豆腐,從黃豆碾片脫殼開始,到磨豆?jié){,再到將豆?jié){加壓成形……一直到釀豆腐,煮豆腐,吃豆腐……可謂從早忙到晚。久而久之,吃釀豆腐給了客家人很深的儀式感。
剁餡、煎炸、洗蔥花……曾經(jīng)在那間小小的土屋內(nèi),母親的身影不停地忙碌著,我喜歡乖巧地守在灶臺前,給母親打下手。昏暗的燈光下,我小小的影子和母親的影子重合,在泥墻上搖搖晃晃。雖然那時候的豆腐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材料,釀的餡肉少菜多。但是煮出來后依舊美味可口,多汁好下飯。在物質匱乏的過去,這已是非常難得的佳肴。我喜歡吃釀豆腐,喜歡咀嚼這種簡簡單單的幸福味道。
工作以后,我常常一個人下班后自己去市場買來豆腐鼓搗。最初我也是想做得有模有樣的,還曾拿小勺子小心翼翼地在豆腐上挖坑,填肉餡,可是豆腐還是在我手里碎得不忍直視。從小就看大人釀豆腐,似乎很簡單,將肉餡往豆腐中間一塞就成了,而到了自己做的時候,卻難于上青天。當我明白了自己不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女生這個事實后,就簡單多了,將所有材料往鍋里扔,熟了就出鍋,一個人多多少少也能在孤單中嘗一嘗想家的味道。
如果只能有一道菜代表思鄉(xiāng)之情,在我看來非客家釀豆腐莫屬了?图胰嗽(jīng)是流浪的民族,客家先民中原南遷后,仍保留著吃餃子的習俗。但嶺南多種水稻,少麥也缺面,逢年過節(jié)時根本吃不上餃子。后來,先人們想出一個辦法,把做餃子的餡料填進豆腐塊中,代替餃子,從中得到一點心靈的慰藉。這獨特的風味,代代流傳,成為了廣東客家菜的典型代表菜式。
成家以后,我再也不用一個人去煎“懶人豆腐”了。婆婆是非常勤勞的客家女人,只要她在家,總是要煎兩大鍋釀豆腐,叫上叔叔嬸娘大姑帶著弟弟妹妹們過來吃。我和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飯桌前,又開始品嘗美味的釀豆腐。而我的女兒小乖則坐在婆婆懷里,笑得天真無邪。我從婆婆身上看到了母親的影子,在我腦海中搖搖晃晃。突然明白:婆婆也是媽,婆婆煮的豆腐,也是客家釀豆腐。想到這,心里就暖暖的。我一如既往地吃釀豆腐,喜歡咀嚼這種簡簡單單的幸福味道。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