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老街的年味
就要過年了。
在車水馬龍之間,逝去的歲月,還有曾經為之想念的地方,好像從未走遠。在佗城五年的生活,讓我真切感受到佗城不再是鐵路建設者一個暫時棲居的地方,而是經常夢里可以回到這里有著千斤般分量的鄉(xiāng)愁。
記憶中的佗城老街,就像一杯客家黃酒,走得越遠,離開的時間越久遠,越讓我感到醇厚、甘冽而難以忘懷。而新年的老街,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在龍川客家人的過年習俗里,他們總會趕到佗城老街,樂滋滋地將一份記憶中的年味帶回家。
其實,我每次來到佗城老街,內心總會萌發(fā)不同的思緒。學宮的紅墻灰瓦,祠堂的層層屋檐,在斑駁滄桑風雨的痕跡里,印證了千百年來流逝的光陰。
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入集市,一時間佗城的街道上變得十分熱鬧。貨攤上最有年味的莫過于各種春聯(lián)、年畫、大紅燈籠、中國結和生肖掛飾。在筆走龍蛇的老師傅們的一撇一捺間的真摯情意中,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一張張飽含神韻的“福”字便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此時,春聯(lián)、年畫、福字、窗花、紅包袋……墻上掛的,地上鋪的,手里拿的,洋溢的不僅僅是喜悅,更是心底里流淌著的幸福的清泉。
當然,最熱鬧的還是佗城騎樓老街。一走進這里,仿佛走進了舊時光里,兩旁的建筑大多保留著民國初期風格的騎樓,聯(lián)排并立,具有南洋的裝飾風格。這些房屋一般是第二層以上住人,一樓為商鋪,騎樓上層探出街道,形成走廊,商鋪與其之間連成一片,稱為“騎廊”。有些老舊門面,還是上世紀60年代的裝飾風格,用木板拼接而成,開關門時需一頁頁裝卸。
佗城老街,是龍川人記憶深處的地標。街道上有大大小小的早餐店、榨油作坊、釀酒作坊和各種小商店。要是留心,還能在小商店里發(fā)現(xiàn)傳承了幾十年的老點心鋪子和屬于佗城人記憶中的客家老味道。
小吃的攤子早早地支起來了,攤主們的案板上堆滿發(fā)面,灶臺里架起炭火,油鍋里泛著油花,籠屜里彌漫著蒸汽。貨架上已經擺滿了新鮮出爐的:有油亮飄香的炸煎圓、糖環(huán)、米花糕、牛耳朵、鐵勺喇、甜粄……置辦年貨,總是少不了這些客家小吃。那每一樣都是熟悉的家鄉(xiāng)年味,是眾多背井離鄉(xiāng)游子的濃濃鄉(xiāng)愁。
“有記憶以來,每年過年備年貨都會有煎圓、油角等的‘身影’,以前會自己做,現(xiàn)在為了節(jié)省時間,就會到老街購買,客家年還是得有客家‘味’才行。”我的好友阿旭說。
阿旭,是佗城鎮(zhèn)一所小學的老師,土生土長的佗城人。她說,在佗城的老街上,還有一道著名的菜肴是“佗城三寶”——即豆腐丸、卷春、香信,是當?shù)丶壹覒魬舳紩龅氖称,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很多的佗城人來說,這就是家的味道。
佗城老街,走過斑駁的歲月,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以自己的古韻和質樸,默默地孤獨踞于鬧市一隅,靜靜目睹著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不斷嬗變。當你向它走近時,它就會悠悠地敞開自己那深沉而又耐人尋味的胸懷,訴說著它別致的風骨和高致。
我終于明白,一碗熱乎乎的缽仔土豬肉湯,一份酥甜而不膩的油果,每一種食物都承載著龍川獨有的客家美味。這節(jié)日的氛圍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讓我體會到了老街的這份溫暖的味道和厚重的情感寄托。
這正是夢里一直所尋覓的佗城老街客家年的味道,亦是生命里笑靨如花的幸福人生。
作者:鐵朦朧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